為助力開平市“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充分發揮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9月21日上午,開平市召開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推進會,部署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和文明村鎮建設工作。市領導周寶珠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江門市文明辦系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開平市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誓師大會會議精神。市文明辦、市文廣旅體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塘口鎮、赤坎鎮、百合鎮還分別圍繞鄉村文化振興、鄉風文明建設和文明村鎮建設等工作進行發言。 會議指出,“文化興則鄉村興,文化強則鄉村強”,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鑄魂和注入強大精神動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農民群眾思想文化素質和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現實要求。要提高站位,從黨中央戰略全局的高度、省委交予開平的使命任務、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要求三個維度來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 會議要求,要加強統籌協調,建設美麗鄉村,提升文明鄉風,特別是要把振興鄉村文化同培育文明鄉風統一起來,以“道德建設”聚民心,以“文明實踐”暖人心,以“宣傳發動”筑同心,切實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健康發展。要強化組織保障、機制保障、人才保障,確保鄉村文化振興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會議強調,豐富的僑鄉文化資源是開平鄉村振興的特色和優勢,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工作實績,走出具有開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要在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做好培育文明鄉風的文章,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堅持“面子”和“里子”并重,不斷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要充分調動各方資源,久久為功,不斷推動我市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 會前,與會人員還參觀學習了塘口鎮強亞村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先進經驗。 近年來,開平大力推進文明村鎮全域創建,不斷提高村鎮文明程度、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截至目前,開平市15個鎮(街)、226個村全部達到開平縣級文明村鎮標準,有2個全國文明村、1個廣東省文明村、6個江門市文明鎮、7個江門市文明村。 村鎮“顏值”再提升 塘口鎮升平村,村場村道整潔干凈、平坦寬闊,建筑外立面和塘基圍欄上的壁畫、灰雕栩栩如生,古色古香的村莊“藏身”稻田之間;水口鎮永安村,村內道路實現硬底化,“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村里環境好了,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開平各鎮(街)認真貫徹落實開平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的工作要求,推動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結合,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夯實各項舉措,改善村鎮人居環境。 以龍勝鎮為例,6月23日,該鎮召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部署整改會,針對整改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再次進行部署安排。在全面摸排、深入調查后,龍勝鎮制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方案和整改自查表,安排各部門、村(社區)工作人員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突出問題整治行動,深入一線細化落實相關整治內容。重點對村莊保潔、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整改,及時修繕基礎設施,切實補齊短板,確保整治出成效,持續推進鎮容鎮貌美化提升。 文明創建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村民的行為舉止也更加文明。 鄉風文明建設更廣泛 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拼出新穎別致的水果拼盤……8月2日,龍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多部門開展“享受美好七夕,話家庭文明”主題活動,做好文明家庭建設工作,引領全鎮廣大家庭爭做文明風尚的傳承者與實踐者。 精神文明建設是文明村鎮創建的關鍵一環。 據介紹,開平持續優化升級“縣—鎮(街)—村(社區)”三級28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進一步助推村鎮精神文明建設出成功,讓文明新風吹入尋常百姓家。其中,長沙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龍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入選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同時,開平3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入選江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平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 此外,開平不斷繁榮發展鄉村文化,通過打造農家書屋等,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舉辦了文化惠民送戲下鄉、“一紙情長”——開平僑批(銀信)專題展、農村電影放映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藝活動。 開平還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加強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修訂指導,目前,開平全市268個村(社區)已全部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同時,通過“學習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大家唱”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廣大村民自覺踐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全國文明村特色更明顯 開平市百合鎮馬降龍村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轄區5條自然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內13座造型別致、保存完好的碉樓,掩映于茂密的竹林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多年來,馬降龍村持續開展綠化、美化、凈化環境綜合治理,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觀化提升,并強化管理和保護工作。在發掘和保護原有的文化遺產資源基礎上,馬降龍村以傳統節慶活動、文體活動為載體,打造獨特文化品牌,帶動當地旅游發展的同時,豐富傳統文化、碉樓村落文化、華僑文化的內涵。2011年,馬降龍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獲得全國文明村榮譽的還有開平市馬岡鎮北湖村。北湖村內,百年古樹屹立,竹林環村而生,身處其中,頗具鄉野韻味。 近年來,馬岡鎮推動全域旅游、鄉村振興和生態環保融合發展,在保護珍貴古樹資源的同時,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質。目前,北湖村正努力挖掘自身潛力,大力開展文明創建行動,順應村民群眾需求,多為村民辦實事,走上符合本村特色的發展之路。
相關附件:
為助力開平市“邑美僑鄉 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充分發揮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9月21日上午,開平市召開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推進會,部署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和文明村鎮建設工作。市領導周寶珠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江門市文明辦系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開平市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誓師大會會議精神。市文明辦、市文廣旅體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塘口鎮、赤坎鎮、百合鎮還分別圍繞鄉村文化振興、鄉風文明建設和文明村鎮建設等工作進行發言。 會議指出,“文化興則鄉村興,文化強則鄉村強”,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是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鑄魂和注入強大精神動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農民群眾思想文化素質和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現實要求。要提高站位,從黨中央戰略全局的高度、省委交予開平的使命任務、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要求三個維度來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 會議要求,要加強統籌協調,建設美麗鄉村,提升文明鄉風,特別是要把振興鄉村文化同培育文明鄉風統一起來,以“道德建設”聚民心,以“文明實踐”暖人心,以“宣傳發動”筑同心,切實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健康發展。要強化組織保障、機制保障、人才保障,確保鄉村文化振興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會議強調,豐富的僑鄉文化資源是開平鄉村振興的特色和優勢,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工作實績,走出具有開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要在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做好培育文明鄉風的文章,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堅持“面子”和“里子”并重,不斷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要充分調動各方資源,久久為功,不斷推動我市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 會前,與會人員還參觀學習了塘口鎮強亞村鄉村文化振興工作的先進經驗。 近年來,開平大力推進文明村鎮全域創建,不斷提高村鎮文明程度、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截至目前,開平市15個鎮(街)、226個村全部達到開平縣級文明村鎮標準,有2個全國文明村、1個廣東省文明村、6個江門市文明鎮、7個江門市文明村。 村鎮“顏值”再提升 塘口鎮升平村,村場村道整潔干凈、平坦寬闊,建筑外立面和塘基圍欄上的壁畫、灰雕栩栩如生,古色古香的村莊“藏身”稻田之間;水口鎮永安村,村內道路實現硬底化,“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村里環境好了,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開平各鎮(街)認真貫徹落實開平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的工作要求,推動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結合,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夯實各項舉措,改善村鎮人居環境。 以龍勝鎮為例,6月23日,該鎮召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部署整改會,針對整改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再次進行部署安排。在全面摸排、深入調查后,龍勝鎮制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方案和整改自查表,安排各部門、村(社區)工作人員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突出問題整治行動,深入一線細化落實相關整治內容。重點對村莊保潔、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整改,及時修繕基礎設施,切實補齊短板,確保整治出成效,持續推進鎮容鎮貌美化提升。 文明創建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村民的行為舉止也更加文明。 鄉風文明建設更廣泛 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拼出新穎別致的水果拼盤……8月2日,龍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多部門開展“享受美好七夕,話家庭文明”主題活動,做好文明家庭建設工作,引領全鎮廣大家庭爭做文明風尚的傳承者與實踐者。 精神文明建設是文明村鎮創建的關鍵一環。 據介紹,開平持續優化升級“縣—鎮(街)—村(社區)”三級28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進一步助推村鎮精神文明建設出成功,讓文明新風吹入尋常百姓家。其中,長沙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龍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入選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同時,開平3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入選江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平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 此外,開平不斷繁榮發展鄉村文化,通過打造農家書屋等,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舉辦了文化惠民送戲下鄉、“一紙情長”——開平僑批(銀信)專題展、農村電影放映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藝活動。 開平還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加強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修訂指導,目前,開平全市268個村(社區)已全部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工作。同時,通過“學習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大家唱”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廣大村民自覺踐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全國文明村特色更明顯 開平市百合鎮馬降龍村背靠百足山,面臨潭江水,轄區5條自然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內13座造型別致、保存完好的碉樓,掩映于茂密的竹林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多年來,馬降龍村持續開展綠化、美化、凈化環境綜合治理,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觀化提升,并強化管理和保護工作。在發掘和保護原有的文化遺產資源基礎上,馬降龍村以傳統節慶活動、文體活動為載體,打造獨特文化品牌,帶動當地旅游發展的同時,豐富傳統文化、碉樓村落文化、華僑文化的內涵。2011年,馬降龍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獲得全國文明村榮譽的還有開平市馬岡鎮北湖村。北湖村內,百年古樹屹立,竹林環村而生,身處其中,頗具鄉野韻味。 近年來,馬岡鎮推動全域旅游、鄉村振興和生態環保融合發展,在保護珍貴古樹資源的同時,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質。目前,北湖村正努力挖掘自身潛力,大力開展文明創建行動,順應村民群眾需求,多為村民辦實事,走上符合本村特色的發展之路。
相關附件: